“春捂秋冻”是一句流传千年的民间养生谚语,大意是:春季不要急于减衣,适当“捂一捂”以防寒;秋季不必过早添衣,适当“冻一冻”以增强耐寒能力。这种智慧体现了中医“顺应天时”的理念,强调人体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。
春天的脚步已来临,在这乍暖还寒的时候,如何科学“春捂”呢?今天带您了解一波。
part 1
春捂的科学依据
一、中医视角:
春季阳气升发,人体毛孔逐渐张开,但寒气未完全消退。此时若过早减衣,风寒易侵入体内,导致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。中医认为“春捂”可以保护初生的阳气,助肝气疏泄,减少疾病发生。
二、现代科学解释:
温差大:春季气温波动频繁,昼夜温差可达10℃以上,人体体温调节系统负担加重。
免疫力波动:换季时免疫力易下降,保暖可减少身体能量消耗,维持免疫系统稳定。
part 2
春捂技巧
一、看气温
15℃是临界点,若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,方可逐步减衣。若遇“倒春寒”,需及时添衣。
二、重点保暖3个部位
背部:督脉所在,受凉易引发咳嗽、感冒。
腹部:避免肠胃受寒导致腹泻。
脚部:“寒从脚起”,避免露脚踝。
三、分层穿衣法
采用“洋葱式”叠穿:内层吸汗(纯棉)、中层保暖(羊毛/抓绒)、外层防风(防风外套)
四、动态调、忌过度
过度捂热会导致出汗,反而增加受凉风险。建议室内外切换时增减衣物、运动前后及时更换。特别是好动的宝宝们,一定要及时更换汗湿衣物。
part 3
常见误区
误区一:春捂=穿得越多越好
过度保暖可能引发“捂热综合征”(尤其婴幼儿),表现为高热、脱水。建议通过摸颈背部判断冷热,温热无汗为佳。
误区二:局部差异
南北差异需注意
北方:3-4月重点防大风,可选防风材质外套。
南方:回南天需兼顾保暖与防潮,选择速干内衣+薄羊毛衫。
结束“春捂”3信号
一、昼夜温差小于8℃;
二、白天气温持续高于20℃;
三、身体无明显畏寒感,活动时易微微发热。
贝聪美儿童营养包,
陪伴宝宝健康成长!
CONTAC US
公司地址:杭州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宝盛大厦809室
官方热线:杭州贝聪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Hangzhou beicongmei mother and baby products co. LTD.4008802955
杭州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宝盛大厦809室
返回顶部